联考“有毒”,为什么它却越来越重要?

2024-11-03 10:22
分享到:

上篇文章说了,联考毒害了一代青年画家,尽管有毒,但它也具备一些重要的价值:


一,减少自主招生院校,就是减少招生舞弊和权利寻租,并为考生减负。


联考的出现把升学考试的问题简单化,考生不需要每个学校单独校考,为考生减负。校考院校的减少,实际上减少了考试舞弊的发生,同时减少了招生腐败。


以前的美术生很辛苦,为了一个学校的一场考试,要准备几天的训练,由于每个学校考试的科目和内容差异很大,还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东奔西跑,卡着时间考试,为了提高“命中率”,可能要参加十几场考试,考试时间又集中在春节前后,往往人都考晕了。减少自主招生院校,录取和联考成绩挂钩,确实省事不少。实际上,很多高校真的没必要组织校考。

美术生赶考

自主招生,自己出题,自己打分,多一个高校,就多了N个标准,考过的美术生应该知道,即使是九大美院,同样的专业名称,每个学校都有着不同的考试内容和各自的评分标准,那么,美院之外的其他综合性高校就更加复杂,它为权利寻租提供了温床,也为少数人开了“后门”。减少校考数量,招生考试变得更简单,考生减负,腐败减少,一举多得。


联考因此变得更加重要。


二,实现了美术类考试,相对的“公平性”。

我们以“素描人像”这科考试为例,这个公平性体现在以下三点:

素描人像写生训练

1,考试难度的公平性

写生训练,对于人物的选择、角度的选择、光线的选择,都会比较挑剔。画写生的人都知道,如果几个人围在一起画同一个模特,都会挑角度选位置,因为“形象好的模特、在好的角度、好的光线”下,更容易画好。反之,你要是选了不好的位置,作画难度会几何递增,最后画坏的可能性很大。所以,对于一场写生考试来说,考生的“公平性”很难保证。


联考画照片,就完全杜绝了写生常见的上述问题,确保考试难度的一致性,体现考试难度的公平性。


2,评分标准简单,体现公平。

所有考生画同一个对象,更容易从基础的领域“量化好坏的标准”。比如,人像素描,就很容易从:造型的准确性,特征的准确性,层次的丰富性等多方面,细分多为多个分数段(层级),这样,考官就能够简单地对考卷进行“分档”打分。实际上考官做判断只用一眼就做出选择,选择的背后是基于上述容易量化的要素。


由于这些简单要素很容易量化出层级,就容易成为打分的依据,便于“普通”考官打分。但你要知道,从更高的维度评价一幅作品“好坏”的标准可不是以上这些简单要素去定义,那些带有个人感受的要素(下图),比如,人物的“生动性”、“气质”、“精神面貌”、“表现手法”等等才是构成一幅作品价值的核心要素,但问题是,这都是些无法量化出层级的要素。所以,联考考卷不能以这些复杂且不易量化的要素为标准,也就意味着这些东西在联考的教学中,无法产生分数,也就无法成为练习的重点。

费欣素描

30年前我读书的时候,受教于靳尚谊先生的一位得意门生,这位老师常说,你们要多临摹靳先生的素描(下图),但你也要知道,画成这样是考不上美院的。后来我就明白了,艺术家的作品靠上述“生动性”等那些无法量化的要素打动世人,而考试的规则下则需要那些可以量化的要素便于考官“给分”。你要知道,考官给你的考卷打分,可不是盯着你的考卷看半天,基本就是“一眼定输赢”。

靳尚谊素描

而那些无法量化的要素之所以珍贵,是因为练习过程必须是“写生训练”,画照片完全无法让学生在作画过程中获得对象的感受,也就无法体现在画作中。但这对于考试几乎没有价值,所以你现在知道为什么高考画室都在让学生画照片了。因为,联考是考你画照片,其次是因为“写生训练”对于联考来说“没有必要了”。


二、评分制度及流程的公平性

多人多次分档打分,确保分数的相对公平。联考现在是网上电脑阅卷打分,考卷扫描进系统,考官坐在电脑前,根据随机跳出的考卷,进行多次分档,一张考卷第一轮分档至大的分数段,比如80-90分;第二轮由不同的考官,从这个分数段里再细分到80-85分或86-90分;第三轮,再由其他考官,把80-85分内的考卷,细分到具体分值,产生最终分数。三位考官互不相识,很可能天各一方。



而校考则是,看实物考卷,平铺在地上,由该校的专家团分档再打分,这样的过程很容易发生舞弊,比如,多人组成的专家团,必然相互认识,且存在职务高低之分,话语权肯定倾斜于位高权重者,极大概率因为该专家的个人喜好,一票否决或一票拉高。相对联考的评卷,似乎缺乏公平性。


但这也有好的一面,校考是自主招生,一个名校有自己的“风格”特征,以及对标准的高要求,校考和联考的侧重点前面已经罗列了,你就能看出来,他们对于高分考卷的定义大不相同,名校校考以艺术家的作品中那么不可量化的要素为标准,选择“对味儿”的考卷,保证“血统”的“纯正”,招进来的人都是“可以培养的”,毕业生的“审美”也都进化为“趋同”,那么,对于评卷的专家团,可以肯定的说,他们审美标准必定是接近的,因此不容易对考卷的“好坏”产生巨大的分歧。


实际上,内行都知道,从公平性的角度讲,由于评委“审美”的一致性,校考反而是接近“真正公平”的考试;而联考却是一种看似在流程制度上公平公正,实则冤假错案高发的现场。因为评卷人“出身”不同,“审美”差异极大,分档都带有极大的个人喜好,特别是色彩这科,第一轮分档就很可能因为考官个人审美倾向,给你的考卷分到高于或低于预期的档位。


举个我学生的真实惨案,这位考生的色彩取得两个广东省模考的高分,并获奖,考卷分别被组委会收藏。两家单位组织的模考,每场考试2万余人,两批不同的评委打分,考的内容不一样,但都给了90分以上,这个分数段只有十几人,是极少数,懂的人看考卷就知道,这孩子是个高手,给90分毫无争议。但是,她最后的联考,却只得了78分,哪里说理去?

大成美术张同学获得全省二模色彩90分

大成美术张同学获得全省二模色彩91分

大成美术张同学获奖证书和奖杯

大成美术张同学二模全省16名

大成美术张同学全省13名

考生明确表示“画的很用力,绝不是翻车”,一个至少85分以上段位的考生,获得了一个远低于预期的成绩,如果没有模考的高分做背书,估计很多人是不会相信的这样水平的考生,色彩竟然只考了70多分,只有常年一线教学的人才能懂得其中的无奈。考生知道成绩心灰意冷,没有备考央美,最后进了广美。


这样的考生不考央美实在有点可惜,进广美几乎毫无悬念,原因就在于校考考官没有“审美风险”,不管谁来打分,结果差异不大,校考的公平性其实远大于联考,这源于校考评委团“审美的一致性”,因此“确定性”是最强的考试,实则是也是最公平的考试。


这个小节内容较多,做个总结:

联考评分相对校考,在制度上确实堵住了校考可能存在舞弊的漏洞,做到了名义上的相对公平,分数的产生更加严谨,方方面面体现了公平公正,符合权威考试的一切特征。但却因为考官“师出异门”“审美差异巨大”容易出现“审美风险”,存在主观误判的情况,特别是色彩这科,冤假错案极其高发, 网上吐槽者众多。这是为了追求绝对公平,群众需要付出的代价。


最后,请各位放心,尽管联考有毒,但毒害的人是极少数,影响有限。


全国每年50多万的高考美术生,85%以上的人选择设计类相关专业,前面讲过,联考科目是素描、色彩、速写,从来不考“设计基础”和“创意设计”,实际上完全和选拔设计类人才没有关系。


讲个笑话,这个考试就好比国足的人才选拔考试,科目叫“球类运动全国联考”,首要目的是选拔足球人才,但它的考试内容历来只考“排球”!


但联考的考试科目却是绘画创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。因此,它只能毒害未来从事绘画类创业的画家,这个群体占高考美术生的比例极低,影响范围十分有限,也就影响了一些青年画家的创作水平。而联考对于绝大多数设计类从业者,虽然没有选拔设计人才的作用,但对这个巨大的群体也谈不上伤害。


所以我们的教学依然坚持写生和画照片结合、以画照片为主的训练方式,因为我们的学生将来不会选择做画家,但一定会选择读名校。就连墙上的标语也是这样说的:学画画不是为当画家,它是考名校的另一种方式!


尽管我认为联考是相对公平的升学考试,但它却是最不透明的考试!


我是大成美术的郝老师,如果我的文章对你有价值,请点个关注,下期跟你聊聊“为什么联考没有透明度 ”。


1588-9392-843
周一至周日7X24小时
咨询热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