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双减”落地,即将迎来更加内卷的“艺考市场”2021-09-09 17:40
这个9月的开学季,伴随着“双减”政策的落地,素质教育迎来发展的春天,网络上充斥着《“双减”落地,这类培训班火了,教室爆满》的新闻。然而,作为一家美术培训机构的负责人,我却倍感担忧。
当然,自家生意肯定是越来越好了,但作为一个资深的美术教育工作者,面对愈演愈烈的“艺考内卷”,充满了担忧!
艺考生的“蓄水池”,将会越来越满
义务教育阶段,更多的孩子可以去上素质教育的培训班了,这本身是一件好事,因材施教、全面发展喊了几十年,现在终于看到点曙光,但是,大家有没有考虑过,学科类教育内卷并不会就此停止,只会变成少数的人游戏,大量外溢的培训需求,一部分会流进“艺体”等素质教育的“蓄水池”,而艺体等素质教育的末端是中高考的“升学考试” 市场,末端原本就狭窄的赛道,未来将变得更加拥挤,拥挤的结果必然内卷加剧。
对于艺考市场,很多人并不了解,这里以美术类高考人数做个说明。近年来,我国每年有近60万的考生参加各省组织的“高考美术联考”,2007年峰值约65万人,随后回落,可以预见的未来,这一人数将再次突破65万。那么其他艺考生(音乐、体育、舞蹈、表演、播音主持等)合计有多少人呢?我们大成美术在2008年曾经做过统计,录得其他艺考生接近22万的数值,因而,当年也有“百万艺考生”的说法。高考美术生人数是其他艺考生总数的3倍左右应该是基本恒定的。
从高考往前倒推,无论从素质教育培训分流出多少人,最终沉淀在美术中考和高考的人数无疑将会呈上升趋势,必将迎来更大的艺考升学压力。而美术类的升学考试在国内第一次高考扩招(2000年)后的几年中,逐渐走向内卷之路,随着“美术联考”(上图)升级为“必考”考试,特别是在取消省内普通高校艺术类自主招生资格(即校考),统一按联考成绩录取后,这一考试已经内卷到“和艺术之美无关”的地步!(详情可以查看我的文章《“美术联考”与“艺术之美”早已越走越远!》)
作为一个名校科班出身拥有近20年教龄的教育工作者,我看到的现状是:美术联考作为权重第一的美术考试,因为内卷,卷到选拔出来的考生不懂“美”的地步,倒逼美术入门教育也大量走“联考”“应试路线”,如今,敢声称自己是“走专业路线”的美术培训机构,根本不教艺术!如果你教艺术,学生淘汰之后就轮到你倒闭,劣币驱逐良币,腐水染了清水!我担忧的是:这一现状将愈演愈烈!
美术联考考出了一群如挖掘机一样的“技能型”人才,一旦上了大学“应试艺考套路”全部摒弃,披着素质教育的外衣,那些毫无审美价值的美术教育却大行其道,是这个行业“自上而下”内卷的结果,更是国内美术教育莫大的悲哀!
然而,我仍坚信中国的未来充满希望,因为国内的美术名校通过自己的校考选拔人才,保留了一小撮星星之火。
担忧之际,我却对目前从事的名校细分方向的美术培训充满希望,我相信其他艺考市场中的名校细分市场也将迎来发展的春天。上文提到“美术联考”是所有美术生必须参加的考试,每年近60万人,但是全国拥有独立招生资格的美术类名校(20余所)全部采用自己的校考成绩录取,这为祖国未来的美术事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,其中认可度最高的要数九大美院,他们每年招收的本科生人数合计约1.3万人,占美术生总人数的2%。
艺考细分市场迎来发展的春天
这些有校考资格的高校中,以中央美院最为专业,她的入学考试细分了10个方向(下图),产生了10套不同内容的考题,从架上绘画的素描、油画、速写,到传统绘画中的国画、书法、篆刻,再到现代设计所需的创意设计、海报设计、书籍排版,最后是文史类的艺术史论写作等,考题门类广泛。
这些考试内容尽管差异较大,相互之间看似没有什么关联,但对考生审美的要求却是高度一致的,并不是纯技术性的考试,筛选的人才都在各专业领域具有较高的审美标准。
中央美院通过细分考试筛选各专业适合的人才,入学后的第二年再进入更细分的数十个专业学习,这是选拔和培养艺术人才的正确方式。
而各省组织的美术联考,考试内容统一为素描静物/人物、色彩静物、速写人物这三科,三科总分数决定未来各类普通高校几十个美术类专业的人才选拔,选出的不是适合的人才,而是会考试的人才。
名校校考细分考试的方式正在广泛推广。眼看着央美本科入学考试从20年前的3个方向(造型、设计、人文)发展到如今的10个方向,其他拥有独立招生资格的院校正在这条路上变革中前行。专注于这类细分方向的培训,才是更符合国家提倡的培养新时代美术人才的教育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