艺考之下,“写生”已死!

2022-06-03 16:21
分享到:

写生.jpg

最近有家长和我聊到了专业美术学习的教学模式问题,探讨在教学中,画画到底应该采用“写生”还是“画照片”?

首先做个解释,我们如何定义“写生”和“画照片”?它们和“临摹”有什么区别?

1,写生。就是看着一组摆好的“实物”或真实的风景、人物作画,简称:看着“真东西”作画。

2,画照片。就是把“要画的实物拍成照片”,看着“实物照片”作画。

3,临摹。看着“画好的一张画”,照着它画。这张画可以是照片,也可以是实物原作本身。这类叫临摹。


划重点:

写生和画实物照片都属于“创作”,全程要动脑子;而临摹,叫“抄作业”,也需要动点脑子。

搞清楚它们三者的差异后,我们再去讨论。其实很多家长根本分不清画照片和临摹的区别,一些培训机构也刻意模糊他们之间的概念,导致很多家长把临摹当成是“画照片”,在沟通中就会产生误会。


今天探讨的是前面两个:“写生”和“画照片”的优劣。


首先做个自我介绍,我是深圳大成美术的郝老师(央美清华本硕),研究清华央美高考教学20年,我对艺考之下的专业美术教学,会给你不同的见解——如果你要参加国内的美术升学考试,99%的情况下,已经不再是考“写生”的模式,写生在艺考教学中已经基本“死亡”。


目前国内中高考的美术考试中,考写生的比例仅占1%。这1%的写生类考试,主要存在于个别城市的“美术中考”,很多城市并没有美术中考的升学机会,它只存于有美术中考的城市中的“个别”学校的美术自主招生考试,比如:央美附中或某高中的美术班自主招生考试;另外就是高考美术中“校考”——“纯艺类”专业的考试,比如八大美院的造型艺术专业也即纯艺类专业(油画、版画、壁画、雕塑、国画),而这些专业的招生占比是多少呢?以央美为例,纯艺类招生人数只占到招生总数的不到十分之一。我们知道,高考美术生中参加校考的学生本来就已经是少数群体了,同比例估算,这群人的十分之一,算下来仅在高考阶段参加写生考试的人数就低于1%,同时,由于近年来疫情影响,校考都改为远程考试,“画照片”的机会又多了。


小结:每年,中高考美术生参加“写生类考试”的人数仅占1%。参加这1%类别的考试仍然需要坚持写生训练。


能够组织“写生类”考试的学校,一定是“小规模”考试,因为参加考试的人数少,才能有效执行。像高考各省组织的美术联考(统考)动则几万人参加的考试,难以执行写生考试的标准化。现在就连打分都改为“考官坐在电脑前”网上阅卷评分了。大家都知道,绘画类的“原作”和相机拍成的“照骗”、扫描仪的“扫描画”的区别有多大,但“联考”评卷就这么干了,这都可以改革,在中国,还有什么不能改革的?


那么,美术考试都放弃“写生”模式了,为什么平时练习还要“写生”呢?因为你听专家说“学画画要写生”?你听人说“教写生”的画室才是专业画室?或者你认为看着照片画就是在“抄袭和临摹”无法真实提高孩子的美术水平?你根本没有自己的判断,如果你是和我一样年龄的为人父母,你看着自己身边的同学从小学画就是从写生开始的,你隐约地认为“专家”的话没错。


是的,我们这代80后学画画,就是从写生学起来的,放弃写生是从00后开始,为什么呢?因为国内的美术考试在20年中不断改革(正好跨越了我的从教经历),越来越多的考试开始采用照片考题,而考题难度也越来越大,它逐步把“客观考题”变为“主观考题”,这很好地诠释了艺考教育的内卷。


图片类的考题,实现了考试难度的“标准化”,这是相比写生最大的优势,同时打开了考题难度的上升空间。


考试难度的标准化很容易理解,大家都画同一个角度,同样的光线,难度就一样了。而写生考试,是需要抽签决定在哪个位置画,在很多情况下,考场都使用自然光源,就是教室侧面的窗光,这就产生了三种难度的光线:“逆光”(全是暗部)和“平光”(全是亮部)是最难的考题,“侧光”就相对简单了;而平时大家练习都是打着“射灯或白炽灯”的“顶光”,这是最最简单的光线,也是你最常见的画室场景,因为它最简单易学,能画出很好的效果。不开射灯,使用自然窗光是最难的学习方式,让孩子感觉难学,你画室怎么有生意?而我们有点经验的孩子都不会在逆光和平光的角度画画,但如果你只画顶光写生,在考场抽到逆光和平光的角度,无疑是必死了。

微信图片_20220603094236.jpg


说完了标准化,再解释一下:考题难度是如何上升的?什么是美术考试中的客观考题和主观考题?


如果你经历过中高考美术,你会发现,中考的时候,考题是“静物素描”,到了高考,还是静物素描,或者中考画石膏人像,高考画静物,看字面意思,你会不会认为中考和高考难度一样?或是高考更简单了?(如下图)


微信图片_20220602225751.jpg

微信图片_20220602230526.jpg


你会不会疑惑:石膏人像可是比静物难画多了,为啥高考还考静物?


其实并不是,考法变了,难度就上去了。中考主要还是以客观考试为主,也即照着摆好的实物画,画准确画像就行了,这是你认知中的画画;高考如果还考静物,很多省份的考题是“单列个体实物”在一张图片中(如下图)。需要你自己把这些物体组织成一幅画,这个时候,已经没有“摆好”的静物给你照着画了,你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组织构图:在一张白纸上如何安排它们,谁在前,谁在后,谁高谁低,谁大谁小,光从哪里来,衬布和桌面如何安排?有些物体要改变方向,透视怎么解决?这就是我定义的“主观考题”,它给你无尽发挥的空间,结果一定是没有完全相同的两张试卷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微信图片_20220602231642.jpg


如果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,你只会照着实物写生,即使你功底深厚,给你足够多的时间,能够将写生的物体刻画的立体逼真,但你对于考试来讲还停留在“初级层面”,无法应付考试,因为考试有时间限制,考试状态下的画面不是追求每样物体都刻画完美,而是在有限时间内突出“综合能力”和“个人才华”。而你认为的画画写生可能是轻松、自如、有逼格,慢慢消磨时间的业余活动。


可以脑补这样一个画面:假设考题给了你十个单人正面站立的全身照,让你自由组织创作,别人画成了家庭聚会、工作交流,体育运动等等“以人物为主的生活场景”;而你常年写生,你只会照着实物抄,你只会把画面组织成“一张毕业照”,你绝对没有时间把所有的人都刻画完美,尽管我知道你有能力把他们都能画好,但你在3个小时的短暂考试时间内肯定画不完,最为重要的,只看画面构图,你画的毕业照,“第一眼”就被淘汰了!而别人能力远不如你,十个人的考题,只需把两三个主要人物刻画细致就行,其他7个人物通过“融入后排场景”弱化表达,同时由于改变了原本站立的动作,每个人造型或许都不准确,但不妨碍这类试卷成为高分卷。


我讲了一个绘画高手被考试淘汰的故事,真实世界类似的“翻车事件”十分常见,那些被挂在墙上的“榜样”,画的十分充分,无可挑剔,一画就是几天的作业,他们的作者,成长在无尽的掌声中,可能会淘汰在应试的赛道下。


既然我们谈论的是艺考升学,那么除了“校考”,各省份的联考,它考的一定不是艺术!而是技术!


高中生和家长不会和我探讨“写生教学”的话题,反而是高中以下的学员和家长会对此担忧,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学员,家长的朋友圈中晒作业十分常见,培训机构最常见的做法就是让学生花大量的时间画一张作业,你看到的画作仿佛无可挑剔,它给了你无尽的压力和焦虑,仿佛不去写生,达不到这个水平,自家孩子一定被考试淘汰,加上某个“砖家”时不时跳出来说教一番,让这种心理暗示,像病毒一样侵染了你的价值观。


诚然,这样的营销是十分有必要的,但本人并不提倡,因为我们所有的讨论都是在“艺考升学”的框架下展开的。长期写生练习和考试已经没有必然的联系,它只会局限我们的思路。


如何局限,我再举例说明,我曾面试过一位名校毕业前来应聘的老师,邀约他来面试,是因为我收到了他画的几张人像素描,曾让我激动了一个晚上(总算来了个高手)。面试的时候,我发给他一张网上下载的某省联考真题,真题是一张不清晰的人像(侧面来光,半边脸是黑的,就是下图),然而,让我没想到的是,他画了半小时就要画不下去了,告诉我他很久没画人像了,有点手生,另外,抱怨图片太不清晰,没有细节。


微信图片_20220602233127.jpg


这个真实的故事你听懂了吗?人们总是习惯画真实的人物或高清照片,而真实的人物比图片拥有更多的细节,所有的细节都能被仔细观察到,一个老师在这样的条件下当然能熟练的画出无可挑剔的作业,让人们仰慕,但考试,就是给你各种复杂环境下的不清晰图片作为考题,作画难度瞬间就上去了,任何考题一定是有难度的,现在已经不再是“抄袭的时代”,那些在写生中锻炼出来的“抄袭客观世界的能力”,看到细节就能画出来的高手,往往被“没有细节的考题”打败。“高手”考试翻车十分常见,我不认为这些是意外。因为真正的高手画画根本不用看太多细节,我常跟学生说,我双眼平均260度的近视,一样可以画好,不需要看清脸上的毛孔和汗毛。那你是怎么做到的?这又涉及另一个复杂的话题了,下期再谈。


那么,问题来了,对于初学者,细节都画不出来,不抄袭客观世界能行吗?


当然不行!画准画像永远是绘画训练的核心要求,但不是唯一要求!为了达到画准画像,我们需要反复操练,不管是写生还是画照片,或是临摹,都是为了达到画准画像,但我并不认为在这个过程中“写生”比“画照片”更有优势,相反,为了达到训练目的,照片更有优势:


第一:教学更有针对性。面对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,很容易针对个体分发不同难度的作业让学员练习;而写生,你根本做不到每个人安排针对性的练习内容,你只能摆一两组静物,让所有学生画差不多的内容,看着好像挺专业,但作为培训机构,你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,都是“未筛选”的,搞得和人家经过选拔的专业院校教学场景一样,这不是坑人吗?


第二;教学效率更高。A:在一节课开始之前,拿到照片的时刻,学员大致评估难度?感觉难了可以马上更换,降低难度。在画的过程中随时观察,及时终断“画不下去”的学员,转为其他练习。B:一节课三小时,根据练习重点,可以安排练习画三张结构素描或三张色稿,也可以是两张或一张作业,对处在不同阶段的学员分阶段针对练习,这样就可以为每个学员定制学习方案,提高个人的学习效率。C:如果是高中教学上大课或是高考集训,学生水平接近,画同样的一张照片作业,可以通过大课讲解多数人共同遇到的问题,十分高效。


而写生教学,有的孩子感觉今天这组较难画,他只能坐在那里磨时间,不能干别的,如果老师为其中一位同学改画并做讲解,其他人围观学习,那么,老师讲的难了,差生学不来,讲的简单了,好生觉得浪费时间。所以我总能听到有学生抱怨他们之前的画室如何垃圾,还会给我看他们的课堂照片:一堆人围着一个正在画画的老师,其中大部分学生都在玩手机。


第三:提高创作的难度。给你的照片可以很小,而你的画纸大很多,那么需要放大,而写生中,我们常常不自觉画成与实物等大了。再比如,给你的照片可以不清晰,这个时候,你脑子里只会想如何画出结构和重要物体的细节,而不是陷在写生的模式中,被动的看到所有丰富的细节,然后全部抄下来,“主观训练”更容易在画照片中得到锻炼。再比如,给你的照片是一组没有摆好的静物,需要你自己调整构图,改变物体的大小或前后位置关系,学会主动“优化”一组静物,这是有关“审美”的训练,也是应对考题的训练。


记住一点,考题往往不具备美感,它考察的就是你如何画出它的美感。看看我们的中考生是如何学习的。


微信图片_20220603000008.jpg

微信图片_20220602235958.jpg

如果我没有在图片下备注文字,你能看出学生对考题进行了哪些关于“审美”的优化吗?这些优化才是我们教学的重点,是我们将“审美”灌输在孩子们心中的重要过程,这些重点渗透在每节课的教学中,学习“改丑”或“改造的更美”。而你看到他们拿着这么破烂、模糊的小纸片作画(这些模拟考题你是买不到的,都是我自己精心拍摄和寻找的),心理想的是:这么寒酸的画室,连个高清图片都不提供,实在太差了。


如果现在还是没有化解你心中的疑惑,那我就重点讲一下:大家推崇的“写生”到底是在学什么?


传统意义上的写生,指的是一个画家要面对真实事物,被其特有的美好所触动,引发创作的灵感和热情,不管是画人像还画风景,写生的前提是遇到能打动你的作画对象,因而,写生的对象一定是“被筛选的”,其次是改造优化,比如模特需要换服饰或发型,表情或姿态,在哪种光线下作画;风景需要“等云”、“等光”、“等人”;而静物呢?一定需要精心“选择物体”还要反复布置,还要寻找最合适美观的角度作画。


说的简单点,动笔之前,需要完成三个步骤:选模特、优化模特,选择光线和角度。


在写生之前,已经安排了有关“审美”的一切要务,好像画家还没动笔作画,但这本身就是创作的一部分,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写生创作。而学生在学习中,动笔前的这些工作其实是由老师完成的。画静物,要摆的好看,才有画的冲动,这其实很考察教师的审美能力。从学习艺术的角度来讲,写生是通过描绘“经过修饰的或天然的——美的事物”,在这个过程中“自然”形成审美的判断。因此,写生需要教师做好“目标的选择和优化”。


但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考试刚好反其道行之,我们所有美术生都要参加的省联考,限定了作画内容,很多时候,你发现从正常的审美角度出发,提供给你的物体放在一起本身就不好看,它是反人性的,因为它不是艺术,它是考题!考题考察的就是你如何证明自己的审美并表达出来!


那么,你用学习艺术的方式训练考生,本身就是对考生的不负责任。然而,作为家长,你对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毫无察觉,因为你不懂考试。


而我们的教学是写生和画照片相结合,选取二者的优势,兼顾艺术也应对考试。所以,我并不反对写生,但在高考联考的考试模式下,写生已死。我们所有的画照片练习,都是在应对考试,解决可能会出现的种种难题,在解决实际难题和问题中学习“怎样画会变得更美”,学习分辨考试和艺术的差异,并从中学习“组织艺术语言的”一般逻辑。再次强调:我们(深圳大成美术)画照片练习是学习分辨考试和艺术的差异,并从中学习“组织艺术语言的”一般逻辑,学习如何改变得更美。


那么,其中审美的训练就从过去:描绘“经过筛选的目标”“自然”形成审美,变为:更主动的思考学习如何改造的更美。说的再简单点,过去的教育是:告诉你什么是美的,画这些美的,画好就行了。现在我们大成美术的教育是:在这个基础上,学习优化升级的能力。这是主要的学习目的,现在的孩子出生在比过去更美好的世界中,很容易通过身边事物感知美的存在,站在更高的角度思考,下一代需要的是对这个美好世界“改造升级”的能力。

1588-9392-843
周一至周日7X24小时
咨询热线